網紅直播不許再暴露? 中國官方提倡網紅要考試發牌!內地「網紅經濟」崛起,一些知名的網絡主播每年收入過百萬元。截至去年4月,國內網紅的粉絲總人數達到5.88億。 有主播為了博關注和打賞,衣著過份暴露,甚至賣弄色情。最近,湖北武漢28日推出中國首批網路直播標準—《網絡直播平台管理規範》與《網絡直播主播管理規範》,明訂女主播衣物不得過份暴露;未成年人不得單獨出鏡。 根據《規範》,女主播不得過份暴露、不能穿情趣制服、情趣內衣、透視裝、肉色緊身衣等。同時,未成年人若需在直播中單獨出鏡,需要提供監護人的身份證、戶口本照片、由監護人簽署的申請書等。直播平台在接到舉報後90秒內,需進行強制禁言、封號等處理。 浙江亦有政協委員在剛召開的會議上提議,要求省內的網紅必需接受職業培訓,並要通過考試取得相關執照,才能從事網絡直播。職業培訓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關法律法規普及、普通話語音訓練、表達技巧學習、形體塑造指導等,讓他們向網民展示健康形象。待培訓結束後,再組織統一考試。 資料來源:綜合內地媒體 Text:Nowwwhat Editorial #nowwwhat
這次升市背後的理由:「玩弄資產價格的央行們」這次升市的背後,可以看到一個關鍵詞:放水 在一年前,全世界都在收水,中國在經歷一個deleverage的過程;歐洲停止QE時代;美國加息開始縮表。 在過去一個月我們好明顯見到政策變化: 1. 中國在2019年第一個星期宣布全面降準。 「1月4日晚,中國央行宣布2019年1月再次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這是央行2019年首次全面降準,釋放約1.5萬億元資金,比起2018年的降準大幅加碼。分析員認為,降準肯定能夠緩解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另外對於購房者按揭來說也能夠相對獲得平穩的信貸價格。」 2. 幾天前,歐央行德拉吉指,數據低迷仍需大量寬鬆,不排除重啓QE。 「1月28日,德拉吉重申上周四議息決策後記者會的言論,認為“歐元區經濟前景所面臨的風險正發展成為偏下行”,並暗示“如果形勢變得非常糟糕”,歐洲央行不排除重啟新一輪QE量寬買債政策。」 3. 昨日美聯儲鮑威爾稱加息可能性下降,承諾靈活調整縮表,不排除重啟QE。 「美聯儲新年首個FOMC會議暫不加息,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為2.25%-2.5%不變。美聯儲發出了暫停加息的最強信號
害怕被「一劍封喉」 傳華為要求供應商將生產線轉至內地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華為為了應對美國有可能限制其進口外國技術及關鍵半導體,正要求配件供應商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中國。 消息人士指華為已與京元電子(King Yuan Electronics)及日月光半導體(ASE Technology)磋商,將部分芯片生產轉移到內地廠房,同時又與台積電討論將部分生產線轉至南京廠房。 報道引述行業人士指,由於美國落實起訴及引渡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一事,令到廠商難以制定今年的業務計劃。同業中興去年曾經遭美國制裁,禁止美國供應商與中興進行商業往來。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編:Nowwwhat Editorial
大摩首席策略師建議:「投資者目前應立即撤出股市!」1月29日,摩根士丹利首席股票策略師邁克.威爾遜(Mike Wilson)告訴投資者,即使市場仍有一些上行潛力,他們也需要立即撤出股市。 周一,威爾遜形容去年平安夜以來的股市反彈如同坐上狂牛背上,指目前已坐在牛背8秒鐘,已接近要跳下來的時候,並警告牛有時候是危險的動物。他敦促他的客戶“下馬”,因為自2018年末以來的市場反彈開始顯得不穩定。 這位策略師說,自去年12月股市暴跌以來,市場的走勢一直是“短線震蕩”,拋售信號不像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900點上方交易時那麽明顯,但現在是時候尋找更好的時機了。 自12月24日股市觸底以來(這是有記錄以來聖誕夜股市跌幅最大的一天),各大股指均出現反彈,其中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領漲,跌幅達1.11%,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超過6%。 不過,Wilson不認為這種增長勢頭會持續下去,因為他認為兩位數的利潤增長是由較低的稅率和較低的預期推動的,這為未來更嚴格的比較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他預計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每股收益(EPS)將只會按年增長1.3%至3.5%。 FactSet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第四季度每股收益增長1
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擬合併聊天功能 助提升廣告業務據紐約時報報道,Facebook 計劃在 app 裡合併 WhatsApp、Instagram 和 Messenger 的聊天功能。也就是說,註冊了這幾個 app 的用戶,將有望實現跨平台聊天、互動。預計整合工作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完成。 報道稱,Facebook正在重建底層基礎設施。知情人士表示,雖然這三個 app 將繼續作為獨立的應用程序運行,但它們的底層即時通訊基礎架構將是統一的。以便那些可能只使用 WhatsApp 的人可以與公司其他產品(如Facebook、Instagram)的用戶進行通信。合併底層架構後,所有 app 的信息流通將支持端到端的加密。 Facebook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希望「盡可能打造最好的即時通訊體驗,因為人們希望消息傳遞的過程快捷、簡單、可靠和私密。」 從 Facebook 方面考慮,這種合併是希望提升用戶的投入時間。同時,公司還可以向廣告商提供更高的用戶參與度,在增長放緩的前提下,提升其廣告業務。 內部反饋方面,Instagram 和 WhatsApp 的一些員工也對 Facebook 這一計劃感到不安。Ins
貿易談判的3個可能結局:基本/突破/崩潰本星期(1月30至31日),中國副總理劉鶴率領約30人代表團到華盛頓,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牽頭的美方代表進行磋商。 會怎發展?彭博社綜合了3種可能出現的情境。 基本情況 即使中美本周達成協議,也可能需要時間向兩位總統報告,然後讓特朗普和習近平決定他們是否滿意。不要指望劉鶴或Lighthize會對那些參加會談的記者說些什麼。 模糊的官方聲明很可能是代表取得重大進展。繼北京上次會議後,雙方發表了單獨的聲明。 目前,談判的大綱很清楚:中國可能會同意購買更多的美國商品,北京可能會承諾停止竊取知識產權,雙方要製定一個可行的執法系統來監察。 如果官員表示他們計劃舉行另一輪談判,那將表明雙方仍然認為可以在3月1日之前達成協議。另一種可能的結果將是延長關稅休戰。 Econ達人:最大的可能性。但金融市場也對此有一定反映。如果要另一輪談判,就要等到農曆新年後。 突破情況 在最好的情況下,中國人提出了一項比預期更突破的經濟改革提議。如果這樣,市場將會反彈,擺脫數月對全球貿易戰的焦慮。 Econ達人:問題是,中國需要一個改變遊戲規
物流唔需要請人? Amazon 推出自動駕駛速遞裝置Scout美國科技企業巨頭亞馬遜(Amazon)的物流業務有新發展,推出了新的自動駕駛速遞裝置Scout。 Scout的大小有如一部小雪櫃,可以沿著行人路滾動,安全地將包裹送到顧客的門外。亞馬遜周三宣布,該裝置目前已在華盛頓州斯諾霍米甚縣(Snohomish County)運行中。 亞馬遜在聲明中指:「這些設備將自動遵循其交付路線,但在初期將由亞馬遜員工陪同。我們在西雅圖的研究及開發室研發出Amazon Scout,確保設備能安全及有效率地避開寵物、行人和在路上的任何路徑。」 Amazon最初只有六台Scout裝置在平日和白天運行。位於西雅圖以北的斯諾霍米甚縣的亞馬遜客戶可以像往常一樣訂購包裹。Scout會出現在客戶的門前,自動打開頂部空間,讓顧客提取包裹。 亞馬遜新推出的Scout將對這一領域的初創(如Starship、TeleRetail和Marble)帶來威脅。 來源:CNBC 整理:Nowwwhat Editorial
中國在彭博創新指數中擊敗英國?每年,彭博創新指數使用七項指標分析了數十項標準,包括研發支出,製造能力和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集中度。今年是第七年。 幾個重點: 儘管德國在研究和教育方面有很大改進,但韓國仍保留了2019年彭博創新指數的全球王冠。 前一年美國首次跌出前10名,現在美國上升到第八位。 英國第一次落到第18位並首次輸給中國。 中國排名16, 升了3名,華為和京東方(BOE)的研發力量帶領中國在專利活動中排名第二,但在其他方面仍然落後於大多數創新國家。 以下是Bloomberg innovation index排名: 來自:StockChat用戶 Econ達人, Bloomberg #nowwwhat
見證領展升上82.3元的一刻「現金不為王,現金流為王」(Starman:資本攻略)文:Starman 資本攻略 恭喜自己,同時也恭喜一班志同道合、投資理念相近的朋友們,想不到823成為真正「823」的日子來得這樣快。想起自己當年第一次買入領展是2X元,每月一出糧就買入當儲蓄。直至後來開始投資債券,再將債券產生出來的固定收益不斷再投資以領展為主 的REITs,累積具增長能力的資產(我稱為「值得累積的資產」,詳見文章《#我對資產的定義和投資債券的心態與考慮》)。 有些資產,對某些投資者而言,從來都是「昂貴」,在「昂貴」的價格面前,未買的永遠都會卻步,已買的總是心急take profit,原因是他們總是關心「價格」而非「價值」,結果一次又一次錯失投資機會,一直消耗時間值。要明白只有在投資的軌道上,時間才會不斷為資產產生價值。這是為何「現金不為王,現金流為王」。 現金流只是過程,資金總要找資產配置/停泊,正如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投資是為了「賺資產」,而非「賺錢」》,大家不妨重溫一下。 《投資是為了「賺資產」而非「賺錢」》 一般人每日營營役役工作的目的為了賺錢,投資的目的也是為了賺錢,可是這概念是不正確的,大家有這種概念是因為一般人
JobsDB發表調查報告 應屆大專畢業生平均月薪升至近1.7萬元網上就業平台jobsDB發表報告指,逾八成應屆大專畢業生滿意首份工作,整體受訪畢業生首份月薪平均約16,892元,較上次調查所得之14,978元高出13%。逾半受訪者(52%)預期月薪最多只有1.6萬元,反映這批畢業生和本科生對自己首份工作的薪酬要求符合市場實況。 調查訪問了553名本地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調查指出,仍有近兩成(18%)的應屆大專畢業生不滿意離校後首份工作。該組別平均月入僅約14,280元,雖然這已較同組別去年的約12,470元為高,但就遠低於整體畢業生的平均值約16,892元,更被滿意第一份工畢業生組別的平均入職月薪約17,472元大幅拋離,結果導致「薪酬福利」成為了令他們失望的最大原因(21%)。 報告同時顯示,受訪同學最想從事行業為「銀行與金融服務」,而最理想的工種則為「會計和財務」。另35%受訪者最想在「跨國企業」任職,佔比較排在第二位的「政府部門」(19%)高出近一倍。另一方面,初創企業(startup)蔚然成風,惟只有7%的同學希望加盟「創企」,情況比僅得8%欲效力的「中資企業」更差一點。 報告認為,Z世代(出生於19